这里是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忻州古城特色美食之——捣拿糕

    拿糕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搞笑,如果说的快或者没有听清楚以为是牙膏呢,但拿糕又确确实实是晋北一些地方的一种美食。“拿糕”是典型的蒙汉结合词汇,“拿”,是蒙语“nanggi”的音译缩读,意为“有黏性的”,和汉语的“糕”合起来,就是“黏糕”。捣拿糕重在捣,越捣会越筋,要不怎么叫捣拿糕呢?拿糕有很多种做法:莜面、红面(高粱面)、荞面、玉米面等原料都可以用来做拿糕,也可将几种面混合后制作。忻州古城泰山庙巷里的

  • 忻州古城酒吧:休闲浪漫的代表

    崇尚现代文明,追求品位生活,感受小资情调,健康优雅的“酒吧”正在悄然走进人们的休闲生活,同时也在现代城市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独特的文化景观。暮色四起,忻州古城变幻出另一种风景,灯光迷离,织锦灯笼与摇曳烛光交相辉映,音乐沸腾人潮澎湃,热闹非凡。在人们的印象中,古城的夜应该是安静的,在经过了白天各种游客和旅行团的轮番“轰炸”后,到了晚上会变成原本的模样,因此很多游客都喜欢在古城里住几晚,目的就是为了感受古

  • 忻州古城特色美食之——“粉”和“托”

    晚上的忻州古城比白天还要热闹几分。各种小吃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早已在指定的位置安营扎寨了,麻、辣、鲜、香,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在大街小巷之间横冲直撞,挑逗着人们的味觉神经。把工作了一天后的疲惫抛到脑后,忻州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说到底,小吃的功能无非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味蕾。大多数的小吃口味偏重,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恋爱中的小城男女,不光需要鲜花,还需要光顾小吃,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些烟火气

  • 古城小吃一口清(忻州顺口溜)

    忻州古称卧牛城,始建东汉名秀容。游客宾朋来旅游,美味小吃不离手。瓦酥桃酥槽子糕,麻会糖枣就是好。忻州蒸肉豆腐干,炖肉罐子小笼包。奇村杂碎茭子鱼,油条牛腰豆腐脑。锅巴土豆吊煎锅,大肉馄饨肉夹馍。烙饼拌汤手擀面,荞面河捞油泼面。山药拨烂包皮面,羊肉泡馍刀削面。串串火锅打卤面,拨面拉面羊汤面。三根米线烤海鲜,香辣羊蹄砂锅面。红面擦尖卤猪蹄,煎饼卷菜荷叶鸡。长生米粉烤冷面,阿甘锅盔苦荞片。现卤驴肉铁板烧,

  • 【忻州古城故事】巡抚魏允贞忻州白鹤观雅集

    巡抚魏允贞忻州白鹤观雅集张六金忻州古城的白鹤观,位于西南秀容书院中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秀容书院白鹤观大殿据《忻州志·艺文》记载:忻州白鹤观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其时唐玄宗敕令在此新建太清宫,供玄元老子,因此初名为太清宫。唐武宗会昌年间(841一846),老子两旁又增加大唐七位皇帝列侍,因此这里成了全国唯一的一座七圣观,为皇家宫观。当年的三皇殿、无极殿、紫薇殿、玉皇阁、天师殿、太清殿、

  • 【忻州古城记忆】李闯王过忻州的故事

    李闯王过忻州的故事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大顺国,年号永昌。二月,大军飞渡龙门,初九摧毁了太原的明朝晋王巢穴,即日分兵两路,浩浩荡荡开赴明王朝的都城。一路由骁将刘芳亮率领出故关(今娘子关南),东趋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一路由他亲自挂帅,边打边进,二月十日,到达忻州。忻州人民听说闯王入境,不禁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周城四门,街头巷尾、黄土垫道、清水洒扫,一

  • 千年古城风华正盛

    千年古城风华正盛王文君郝永峰秋风送爽,阳光微醺。在蓝天白云下,忻州古城北城门楼愈发显得庄严雄壮。作为忻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它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兀自矗立,于高楼大厦中维系一座古城的记忆与风骨。如今,一楼之隔,两番天地。城内古色古香,自成诗意;城外车水马龙,生机无限。这俱是人间繁华,俱是时代锦绣、盛世气度。古城最初叫九原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后置秀容郡、秀容县,因文风昌盛向来有“文跻九原、雅出

  • 忻州古城特色美食之——忻州蒸肉

    蒸肉,大概是忻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美食。据说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这道特色食品,明清时期更是盛行,在太原北部、忻州大部地区都有流传,过去这道特色美食只有在过年或者宴席、供桌上才可见到。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做。忻州古城财神庙南巷尽头有一家“忻州蒸肉”馆,虽然主料同样还是土豆、猪肉,辅料是红薯粉面和少许土豆粉面,但是由于他们所用的调料选用的都是零添加剂的天然调料,将传

  • 夜游忻州古城:流光溢彩霓虹

    文人雅士,素好夜游。如今的夜游,丰富热闹更胜往昔。除了传统的赏月观星之外,更多了夜食夜宿、灯光秀、影视感、网红打卡、人气聚集、实景演艺等体验项目。从时间上说,也不再局限于元宵、中秋、春节等传统节令,而是四季均可游,时时有精彩。蓦然回首,邂逅“流光溢彩霓虹海,火树银花不夜天”。潇洒者,如王徽之雪夜访戴,说是“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风雅者,如苏东坡夜游承天寺,油然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

  • 记忆中的忻州古城“工业、手工业”

    1907年忻州古城东北文殊寺的“新兴劝工厂”由陈敬棠(嘉禾村人)接受时任忻州知州章桐(湖南长沙人)委托筹办。陈敬棠和葛梦九等人一起招工、建厂、安装设备,具备工厂雏形。陈敬棠邀请留日毕业的许之翰(东石村籍人)任厂长,开始半机械化的针织日用品生产。这样带动了东街“利华厂”、主事巷“元兴厂”、北大街“裕丰厂”、石狼巷“复兴厂”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晋恒、裕民、民丰、恒丰、新生”等90余户相关企业的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