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民间传说之东岩夜月

1


忻州福田寺大约建于唐代,是一座占地大约四百亩的很大的园林。寺庙内塑有文殊菩萨像,供南来北往的香客们朝拜,供奉。
元好问就是现在忻府区西张乡元家山村人,少年时候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福田寺的读书条件好,各种书籍多,他就与生父元德明经常来到福田寺读书,以求上进,去太原考中举人。见到他夜以继日,刻苦用功,寺院内的僧人们都流出了敬佩的眼光。
春去夏来,眼看距太原秋试的时间是愈来愈近了,元好问在其父的指点下,更加勤奋,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要被挤去,他恨不得一下学完父亲给他布置的全部功课。但遗憾的是,每到傍晚的日落西沉之际,福田寺便很快黑暗下来,他再想读书已是不可能了,因为寺院里已没有了蜡烛,再让寺院买,寺院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就是元好问的父亲也是没钱。以前手头倒是有些,因为多年为元好问学习买书及生活已经花完了。这让元好问很失望,也很心焦。
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看到这种情况也没多少好的办法,只能到夜晚的时候,点上松枝在福田寺上面的东坡上为元好问照明。这种办法起初还不错,但没过七天,倒又成了问题,原因是山上忽然起了大风,松枝根本点不着,元好问便不能看书;再说即使能点燃,他们也不敢点,怕引发山上火灾。就这样元好问和父亲只能从东坡上撤回。钻在福田寺的庙宇里唉声叹气。
风就这样一连刮了七天总算过去了,元好问十分高兴,又与父亲在东坡上读起了书来。但遗憾的是,仅仅读了七天,倒又不能了,原因是老天爷突然下起雨来,那雨时断时续,一连下了七天,弄得山上山洪爆发,寺院的墙也险些被冲垮,全寺院的僧人们都投入到抗洪之中,元好问自然也就不能读书,只能与大家一起抗洪,救助福田寺。元好问晚上读书的愿望再次落空。
对于元好问目前遇到的情况,他的父亲最为着急。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跪在福田寺的文殊菩萨像前请求文殊菩萨帮忙。我国古代人就是常用这种办法吧,这种办法自然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被经常拿来用。他请求文殊菩萨保佑元好问能够顺利考中举人,一举拿下今年的秋试。他求的十分虔诚,以致泪洒前胸。
果有菩萨帮忙,也该元好问运好吧。文书菩萨本是在西天执掌文化事务的左协士,他上知五千年,下知五千年,对天地人事有极高的掌控力和判断力。在接到元德明的求情后,掐指一算,就知道元好问将来确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文化巨人,眼前受制是由于前生的劫难所致。他于是睁开慧眼,扒开云雾,看到在福田寺的元好问,眉带忧愁,正颓丧地在院内坐着无所事事,就决定帮他一下,让他度过此困难时期,一举在秋试中考中举人。
好菩萨,你看他在西天,坐莲花,目对东方,口中念念有词,不大一会,福田寺的东岩上就出现了犹如豆大一点的明亮的月光。起初,坐在寺院的元好问和僧人并不觉得,待到鸡蛋大时大家才忽然觉得福田寺院内明亮起来,只是不知缘故,只是看到在东岩上有一股明光放出,雪白骤亮。渐渐的那光点到圆盘那样大时,就再不大了,此时福田寺院内一片雪白,和在白天没什么两样。
文殊菩萨显然是动用了法术,从月宫借来了光明帮助元好问。待那片光明和天上的月亮差不多大时,他才收取法术,因为他知道,有那片光明,元好问在夜晚足够能读书了。寺院众僧一看此景,都大为惊异,只有元德明知道这是西天的文殊菩萨显灵帮忙,要保佑元好问考中举人。而元好问从此则每晚读书,直到秋试。那年秋试成绩下来,元好问果然考中,在忻州一举成名。
福田寺东岩上的这片光亮,当时不仅在寺院下面的几个村庄能够看见,就是站在忻州城内的县衙也能看到,人们起初不以为什么,到后来才知是山岩上又长出个月亮,于是便争先去观看这一奇观,直至元好问秋试完毕。原来在元好问秋试完毕后,他又随养父到外地生活,不在了忻州,故文殊菩萨便又收回了月光,从此福田寺的东岩上又是一片漆黑。如此算来,忻州出现这一奇景也就是只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
“东岩夜月”神话就这样很奇很美地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他告诉后人这样一个道理:为了一个神圣的事业,一个人只要刻苦用功,顽强努力,就一定能够感动神灵,获得佑助,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