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把这两道饭放在一起无非是做法相似。土豆削皮洗净,上锅蒸熟,放凉后用擦子擦烂,也可用河捞机或绞肉机,再加白面(以前加粉面,感觉太精),葱花、花椒面、咸盐,使劲揉,揉至软硬适中,光滑不粘手就行了。然后案板上揪一小块,按成椭圆形像炸油糕的胚子样,全部做好,锅内油熟后放入锅中,炸至金黄捞出。大家可以试试,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一定会给你带去惊喜。同样的面团,揪一块擀薄,面朴用莜面最好,放锅中(现在有了电饼铛)不放油,干烙,一面鼓起再烙另一面,一分钟不到就熟。松软,筋道,不沾不粘,土豆味,结合面粉清香,莜面浓烈味,一见钟情 我觉得用来形容第一次吃它再恰当不过。早餐晚餐搭配小米绿豆粥,豆腐乳,再来一颗白水蛋,健康绿色,营养丰富,不信?试试!
炒不烂,也叫挠刺个蛋,也有人说挠丝,管它啥了,反正土豆是主角。同样土豆削皮擦丝,清水淘洗,然后攥干水分,再配以红萝卜丝、芹菜叶、加莜面、白面、玉米面。莜面是提味的,白面是减弱莜面味的,现在很多人不太喜欢莜面味,玉米面是防止粘连蓬松疏散的,三者结合堪称完美。以前也会用手捏成圆形,后来借鉴了饭店做法,直接拌匀洒在笼屉上,这样蒸出来的不会凝固成团。锅内倒油,葱姜蒜,花椒辣椒,再放入我们的地方特色调料摘麻花。调料出香味,放入蒸好的不烂,没几下,便入盘上桌。稀饭或蛋汤配着炒不烂,来盘花生米,倒杯二锅头,哈哈哈,小日子真不赖。
这道饭可是今天我要介绍的重点,土豆削皮洗净,用特制的擦子,记忆里是用过的奶粉或麦乳精罐,铁皮剪下来,边角磨光,用钉子挨个钉出小窟窿。然后找一块木板,把钉子尖的那面朝上钉在上面。拿土豆在上面磨,磨成糊糊状,现在可以用绞肉机代替,但骨子里还是对祖辈留下来的智慧念念不忘。几年前赶集,竟然看见有卖那擦子的,一下买了两个。旁人问我,那是做啥的,我就不厌其烦地讲解,旁人哪里会懂啊,我便不再作声,有时候沉默是无奈也是一种无声的坚持。磨好后的土豆糊糊再加清水过滤,也是用笼布攥去水分,把攥干的渣子倒入盆中。待余下的土豆水沉淀后,混水倒去,沉下来的淀粉和入渣中,再放入适量莜面,如果有吃剩下蒸熟的土豆放进去,味道更好。和到光滑不粘手,不能太硬。用手揪成剂子揉成长条,两手对折手指捏成空心状,放入笼屉,水开上锅蒸二十分钟。每次做这饭,母亲会特意留出一小块面团,加入调料,丸成丸子一块蒸熟。蒸熟的面团再放入河捞床压成河捞样,做好的磨擦河捞配上土豆粒,黄豆芽,豆腐,肉末炒出来的臊子,简直绝了。如今网络发达,远走他乡的游子都能聚在微信群里,姐妹们每次闲聊说的最多的话题,便是留在记忆里的那些农家饭,农家饭里提及最多的便是磨擦河捞和磨擦丸子。写到这里感觉好久没吃这道饭了,不忙时一定安排。
烙火烧也是以土豆为主的一道农家美食,正宗的做法是土豆削皮洗净上锅蒸熟。蒸熟的土豆同样用擦子或河捞床压成泥状,母亲说压三次才筋道。压好的土豆泥和莜面再使劲揉,揉到光滑不粘手,放置待用。同样蒸熟的土豆(蒸个八九成熟),擦成丝,加入黄菜或吸麻或苦菜,也可青菜叶子什么的。葱花、姜丝、花椒、辣椒放入菜馅上端,熟好的胡麻油直接倒上去,呛出香味,放入咸盐拌好。然后揪一块面团揉成长条,切成饺子样的剂子,这个一定要包大些,大了的里面松软,吃着不瓷实,小了味道就差了。每次看到很多人都会把火烧做的特别小,我就想去纠正。包好的火烧,放在案板上一定要用碗边绕着按一圈,这样不仅美观,而且除去了面边,吃着会更可口。村里也有人叫股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俩字,百度查了查,古代股是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最长的边,火烧形状和三角形差不多,姑且就这样叫,不过现在很少叫了,就叫火烧。差点忘了正题,包好的火烧放在不刷油的铁锅里,开始烙,一定要干烙。特别是提倡少油少盐的如今,这样做出来的火烧到迎合了时代的步伐啊,现在的电饼铛代替了大铁锅,同样会外焦里嫩,香而不腻,远比油炸的好吃,有兴趣的试试。
最后借着此文还想向大家推荐一款美食,熬豆皮。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要做豆腐,豆皮便被母亲保存下来,也是我和弟弟的最爱。每次说起来舌尖味蕾还是会不自觉流回口水。干豆皮清水泡软、洗净,锅内放油,如有切好的肉粒再好不过了。肉炒出香味,葱姜蒜辣椒加入,翻炒几下后加入花椒大料,再来几滴酱油。香味浓郁时,加入泡洗好的豆皮翻炒,完毕加水,漫过豆皮即可。熬个十来分钟,再把削了皮洗净的土豆擦成丝,不过清水,直接放入豆皮上,不要搅拌。当然做这个水是关键,水多了做出来的豆皮稀汤寡水的不好吃,水少了搅不开,成一块了,又容易糊巴。也就像我们繁峙人熬黄菜一样,有个度,做一会自然也就知道了。放土豆丝时再加水,一定要漫过豆皮,适当多些,土豆里有淀粉容易收汁。盖盖几分钟就好。熬好的豆皮同样清香不腻,再配上莜面或高粱面鱼鱼、来掰蒜、就口辣椒,不用说现在去忆苦思甜了,就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和弟弟都能吃到肚疼。这道菜同样温暖过那些逝去的岁月,慰籍过那些贫瘠而匮乏的时光,成为了我们农家人心间抹不去的记忆。
土豆的美味远不止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法与吃法也在与时俱进。餐桌上自不用说,商场货架上,小吃便利店,随处可见,薯条、薯片、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而我们这些吃土豆长大的农村人,每每目睹,除了亲切兴奋,还有就是对家乡悠长的思念!
来源:繁峙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