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庙会往事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图片

忻州的庙会始于何时,无从稽考。相传到清代仅县城从农历正月开始到九月就举办各种庙会二十七次。计:

正月初五日,在泰山庙由粮行举办古庙会,演戏三天,为市场开集会,从此始,逢双日集粜粮,直至腊月止。“七七”事变后废。

初九日,在凌云楼由北街农户举办“送瘟神”庙会,演戏三天。

十四至十六日,在三官庙由西街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十五日晚燃放烟火,民国初年废。

十六日,又由北关农户在北城门外吊桥东边燃放烟火,民国初年废。

这三天由各街群众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白天和晚上各主要街道均有表演,“七七”事变后停办。解放后又恢复起来,热闹盛况空前。

十七日,在财神庙由北关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清宣统元年废。

二十日,在南门关帝庙由南街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初年废:

二十五日,在南关教场关帝庙由南关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初年废。

二月初二日,在白鹤观由南街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清宣统年间废。

十四日,在北关十方庙由北关商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十二年废。

十九日。在丁字街搭彩台,演戏三天,由南街商户举办。

这彩台当时闻名于二州五县,慕名远道而来看彩台的人很多,因此南北大街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各商号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一些会在“七七”事变后停办。

二十日至三十日(不定期),又由北街商户在凌云楼聘请名剧团演戏三天,“七七”事变后废。

这几天整个县城沉浸在欢乐之中,贯穿全城的南北大街张灯结彩,喜气洋溢,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群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目睹盛会。

三月十五日,在城隍庙由东街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七、八年废。

二十七日,在泰山庙由西街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七、八年废。

四月十八日,在七岩庙由南关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民国初年废。

二十一日,在泰山庙、财神庙由全城商户举办庙会,各演戏三天,“七七”事变后废。

五月盛会,会址在城隍庙、兴寺庙、南门关帝庙,会期从初一开始至三十日止,共计一月。承办人:城内四门乡绅藏传喜、尉维章、邢尔长等人和商家十大行头自共同办迎,以后改为街长和商会办理。

城隍庙和兴寺庙等两处的东西庑腰厅和大殿两旁,由本地商号及外地客商一家紧接一家搭棚售货。家家货物齐全整洁,悬灯结彩。游览人与购货者比肩接踵,十分红火。

大会内容:

城隍庙从初一至初九连唱九天戏,每三天调换一班新戏。民国八年(1919年)因学校占用此地,改移在财神庙和关帝庙,“七七”事变前停办。解放后亦办过一、二年,只出过抬阁表演。

初九日,抬阁踩街,至十一日共红火三天。由四门各出抬阁、挠阁各一回,响工一班,总会(指乡绅会首领导机关)出挠阁一回,共九回。从南门关帝庙一齐出发,先走东街文武衙门,然后在南北大街和南北两关进行街头活动,上下午各—场。

十一日下午,抬阁从南门关帝庙到北门瓮圈走一次。

十二日至十四日,在关帝庙演戏三天。

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兴寺庙搭彩台演戏三天。

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城隍庙演戏三天,称为下棚戏。

到三十日会毕。

六月初五日至初七日,南关白云寺演戏三天。

二十一日,在凌云楼由北关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七月初一日,举办节孝祠庙会,由会首和奶奶庙住持尼姑共同管理,地址在节孝祠(现幼儿园)。期间,请响工吹奏一天,民国十五年废。

初二日,在奶奶庙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十二日,在火神庙由净发社(理发业)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十四日,在东门龙王庙由东门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十九日,在北关龙王庙由北关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八月十五日,由布行举办,在财神庙唱望月戏三天。同日在东门太阴庙由东门农户举办庙会,演戏三天。

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在吕祖庙,由住持道士和会首们举小庙会一天,请响工吹奏。解放后,忻师扩展校址停办。

九月(不定期),南关农户在龙王庙唱收白菜戏三天。

同月(不定期),城内火神阁借城隍庙台子演戏三天,有时在火神阁搭彩台。

除了县城的古庙会之外,在农村较大的村镇也举办各种形式的古庙会,每年有吕令村的二月初九,董村的三月十八,东楼村的三月二十一,南曹张的三月二十一,北岱岳殿的三月二十七,南岱岳殿的三月二十八,奇村龙泉山的四月初一等等。

这些古庙会除少数为商户招徕顾客推销商品专门举办外,绝大多数是属于对神的膜拜,充满着神秘的迷信色彩。“七七”事变后到解放前夕,由于处在战争年代,城乡古庙会大部分停办。

解放后,党和政府通过古庙会组织举办物资交流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思想觉悟提高,摈弃了古庙会中那些具有迷信色彩的东西,把它变成了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阵地。

一九五一年,恢复城内二月十九和五月十一以及董村、奇村、庄磨、南、北两殿的古庙会,前后组织物资交流七次,成交额二百三十四万七千元。

一九五二年,城关、董村、奇村、庄磨、麻会、部落利用古庙会举办了冬季物资交流会,成交额一百一十八万六千元。

一九五三年,城关、吕令、蒲阁寨、麻会、董村、南曹张、北张、东楼、部落、明望、新路、奇村、南、北两殿组织春季物资交流会,成交额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元,参会者五十七万四千人次。同年,十月二十九至十一月三十日,又在城关、董村、庄磨、三交组织了冬季物资交流会,其成交额:城关为二十四万四千元,庄磨为三万二千元,董村为二万二千元,三交为七万元。

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日,城关举办为期四天的物资交流会,成交额十六万四千七百一十八元。城隍庙五月十一的传统古庙会组织物资交流会,为期三天,成交额十一方一千七百元。

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城关举办了为期八天的物资交流会,成交额一百零八万九千二百三十一元。此次交流会正处于困难时期,物资缺乏,价格高昂,四处客商去集,远至河北、内蒙、上海、天津、太原等三十三个市、县,五百零八个摊位,参会者二十五万人次。其规模之头,摊位之多,人数之广,为历年空前未有。

此后,经“文革”十年,前后头七年一直没有举办。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利用传统古庙会举办物资交流会。县城每年举行一次,时在八月(公历)农闲,瓜果上市,气候宜人之际。其成交额:一九七九年为一百五十余万元,一九八〇年为一百八斗万无,一九八一年为二百三十余万元,一九八二年为三百五十七万余元。

一九八三年,由主管财贸付县长主持,主管部门组成大会领导组,工作人员达四百余人。广邀全国各地困营、集体、个体工商业者参加,摊位一千五百余个,日上会人次达五万左右,成交额四百余万元。

县城及村镇的物资交流会不仅是繁荣市场,搞活经济的盛会,也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除了戏剧、电影之外,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摔跤挠羊赛,成为一项引人性目的重要内容。古庙会演变到物资交流会慢长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社会进步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