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县八景之阳武流金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图片

新修的施家野庄贾氏宗祠

阳武河发源于原平西部山区:北支出自白人岩,南支出自龙王垴,在马圈村东汇合,出阳武大峡谷,进灌区平原,入滹沱河。长72.6公里,流域97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万亩,惠及12乡镇9万多农民。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史上,阳武河域以米粮川闻名遐迩,有阳武流金、原平母亲河之美称。其中以十八村水地为最。所谓十八村,是历史上官方规定的必保灌溉区。明朝天启六年,山西巡抚院等三司衙门联合颁文,规定用水范围、次序、周期、水量。后有民谚概括之:“阳武起水两日半,施默沙林整两天,牛与申村共五日,大寺三吉一日半,唯有堡子十八厘,上下薛孤一六边,陈神魏南居一日,赵陀石封一般算。” 诗句“布谷一声”其谐音播谷一升之意。

阳武流金,是“崞县八景”之一,也是原平阳武河流域广大水地人的自豪和骄傲,因而成为一个耀眼的文化地标。

阳武河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原来这条河并不叫阳武河,河边住着一个放羊汉叫李阳武,他每天到河边给羊喝水。
这天去河边饮羊,有个南蛮子过来对他说,我能喝口水吗。李阳武说,你喝吧。那南蛮喝了水又说,我能用手里的罐子提一罐子水走吗?李阳武说,你提吧。于是南蛮子就用罐子到河里去舀水,只一舀,李阳武就见河水干了。南蛮子提了水就走,李阳武连忙上去用鞭杆打破他的罐子,罐子里的水又流回河里,河里又有水了。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河叫成阳武河。
每当发大水的时候,河两岸村里走亲戚的,回娘家的女人们过不了河。这时候,胆大些的男人们挽起裤腿,手里提着家做的布鞋,摇摇晃晃地背着女人下河了。水下是滚动的沙子和石块,脚站着不动,也会慢慢陷进去。也有鹅卵石从脚面上滚过去,打的人站立不稳。那些颇有几分姿色的青年妇女被男人背过去的时候,男人就忍不住要摸摸女人圆滚滚的臀部,这时,岸上的后生们就会怪声怪气的叫几声,引来阵阵哄笑。女人则骂道,死呀。
水退了,老头们就会到河滩上去拣被水冲下来的炭块和树枝,用箩筐担回家里晒干烧火做饭,省得花钱买炭烧。那些炭块一定是水把煤窑淹了,把煤冲下来了,煤面随水而去,只有重一点的炭块才能留在河床上。
阳武河边有一座山,叫马头崖,马头崖山下有一片平地,平地旁的山崖上凿了许多山洞。老一辈人说,这是两千年前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当年在这里的练兵场。山洞是他们住的地方。遥想当年他们住在简陋的山洞里,一边打仗,一边没明没夜地修万里长城,那是何等的辛苦艰难。

正因为如此,“崞县八景”被历代文人所青睐,清代崞县名进士宋志濂的《八景诗》受到后世人的推崇。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历史上只留下了宋志濂的《八景诗》,并不知道明代崞县名进士、南京户部尚书梁璟也写过《八景诗》,更不知道清初崞县举人贾克明还写过一首长诗《阳武流金》。
是的,相比于梁璟、宋志濂的七律《阳武流金》,贾克明的《阳武流金》长达48句、336字。
贾克明,是清代大吉都(今施家野庄村)贾昂的三儿子,由拔贡中康熙己卯亚魁。教授生徒,专务根柢之学,造就人才甚众。
要说贾克明一家,还真不简单,几代人卓有科名和文名,在清朝时的施家野庄是首屈一指的人家。

图片

贾克明的父亲贾昂,以岁贡任蒲县训导,乐善好施,康熙十九年饥,与弟星各出米四十石助赈,复设立义仓,岁出谷三十石以贷贫乏者。贾昂三子克宽、克抑、克明,弟星,孙瀛俱考中举人,人以为好义之报。
贾克明的祖父贾前席,是拔贡生。博学能文,善诱后进。
贾克明的长兄贾克宽最先中康熙癸酉科(1693年)举人。他幼承家学,嗜书如命,以闳博闻。中举后,并未出仕,设账家庭,门内多资造就。除其子贾滶中进士外,家族中七人中举,名曰登贤书。乡人评说:科名之盛,时莫与比。
贾克明著有《西岩诗集》,孙太史致弥序之云:中正和平,不失诗人之旨,而清逸淡远,恍然在幽壑松风空谷兰露间。
孙太史名致弥,祖辈世居嘉定县江东八都高桥镇何家弄(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其祖父孙元化起徙居嘉定县城内。《江东志》记载孙致弥:“孙致弥,字恺似,元化孙。家贫好学,才情藻逸,尤长于诗。康熙戊午,和御制诗四十韵称旨,遂以太学生假二品服,为朝鲜副使,购藏书。是年,中顺天乡试,与修《幸鲁盛典》。戊辰,成进士,选庶常,授编修。壬午,典试山西,寻充纂修《佩文韵府》总裁。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其纂修勤且久,考核详慎,书成而卒,赐金以殓,敕内务府护丧归里。生平著述甚富。”

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收集在贾克明《西岩诗集》中的《阳武流金》吧:
北池桑干南汾浒,中让滹沱一片土。滹沱上游觞可滥,自得阳武不可探。阳武之水向东来,两山相对沧波开。桃杏一湾纷紫雾,杨柳阡陌起青霾。紫雾青霾笼墟落,扶苏古墓浪喷薄。蒙恬屈死气犹生,存孝车辕血仍热。六郎寨下漾琼沙,千载腾口说杨家。码头倒影漂青鬣,石婆距岸浣绿纱。春泥渥注十万亩,二九郊原歌岁有。夏麦秋禾亩一石,不忧亢旱不稂莠。甘露池边云雨多,不如引水阳武河。野练交萦春匝地,清渠缭绕雨随波。此波灼灼流金屑,不须炉冶光似雪。但逢社腊且饮酒,无问童叟俱欢悦。神奋角剨层冰,雷车飞炮相纠腾。土人候此占丰稔,来岁囷廪百倍增。斜靠龙门为宗祖,变幻四时色惟五。秋潦涌石转滹沱,怒涛击破天涯鼓。迩来水硙利山村,伐石采木香氤氲。商贾车牛红尘属,上京清庙佳气繁。一从宝穑遗此意,玉粒几年如粪弃。天漏未补多霪霖,河伯旷职兼失位。金生粟死奈若何,粟贱伤农催科至。可惜阳武满河金,汤汤徒闻流水音。
仔细品读贾克明的这首诗,让我们领略到了故乡先贤的博闻强识和家国情怀,顿生敬佩之意。
贾克明先写阳武河之形胜:北有桑干,南见汾水,中间便是滹沱河。阳武向东流,深峡有“沧波”。接着写阳武之景致:桃杏花开如紫雾,杨柳依依似青霾。然后抖出一大串人文典故:扶苏、蒙恬、李存孝、杨家将,以及六郎寨、码头景、石婆神等。再往下浓墨写下阳武水利之妙,有难以抑制的欢欣:“不忧亢旱不稂莠”“清渠缭绕雨随波”“无问童叟俱欢悦”。再往下写到阳武河之神和百姓之敬:,是一种古代的独角神兽,出没于名山大川之间。《山海经》中记载滹沱河上有“”,《崞县志》中记载阳武河亦有“”,而且人见则岁稔。故此,贾克明写道,百姓“伐石采木”建庙祭祀。在全诗结尾,诗人一个大转折,深切表达了悯农之情。“天漏未补”“河伯旷职”招致洪涝灾害频发,“金生粟死”“粟贱伤农”的无情现状,使贾克明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慨叹:“可惜阳武满河金,汤汤徒闻流水音”。戛然而止,余韵牵动人心。
读完贾克明的这首《阳武流金》,一个念头涌上心来:现如今的原平诗人和作家,必须向我们的先贤学习,自觉树立起应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否则,别奢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