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圆果寺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代县古称广武、上馆、雁门,阴山北去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目光触及之处,尽皆秦砖汉瓦,曾经历了无数的恩荣和风光,而庵观寺庙经纬交织,楼台殿宇遍布州城,似在诉说着一个个饱经沧桑的故事。圆果寺,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外观封闭,内院逸秀,曾以信、愿、行增福慧,光照一方。据拳谱载,代县任氏七星螳螂鞭杆拳、代县曹拳皆源于园果寺教伦和尚所传武术改编而成。

图片

圆果寺,又名善果寺,位于代州(今称代县)城政府院内。寺已毁,现存阿育王塔,砖雕面成,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宏阔,殿宇壮伟,原大殿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斗拱大。现在州城80开外老人都记得圆果寺在州署后面,坐东朝西,面向马场,与马王庙相呼应。砖劵洞大山门,雄伟壮观。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建筑,露台上建有砖石雕回廊,大殿内供有三尊西方极乐三圣佛,殿前廊下的两尊塑像分别是诸天中的帝释天和吉祥天,也是大众熟悉的护法神。二位天尊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在代州大地所创立的净土宗称西方三圣能接引虔心向佛的人往生净土。巍巍十方佛,三世之导师;巍巍十方佛,堂堂圣中王。殿内另塑有师子戏、师子奋迅、师子幡、师子作、坚勇精进、击金刚惠六菩萨。师子作菩萨,又称师子作尊者。 据《大方便佛报恩经》载:尊者久植德本,曾游访十方世界大菩萨及一切诸佛,誓愿圆满,通达一切禅定及陀罗尼真言;大慈大悲饶益众生,愿作众生的朋友,导化众生到达智慧的彼岸;绍隆三宝,使佛法永不断绝。先人塑六菩萨之目的,就是要告诫代州人游于菩萨道要坚住不退转,即便是在家菩萨,也要广修仁义,勇猛精进不休不息。在所有法门里,唯独念佛法门是所有一切根性众生都可以接受的,代州白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底蕴、感恩回馈、笃信佛法的结晶;是新时代雁门人不忘初心、崇文明理、达观天下的感召。西配殿五间,原都设有回廊。西阁有碑记载:“创自隋高祖仁寿三年,画阁雕梁,擎星贯日,迥廊曲楹,八水双林,严然之西天何异五峰之胜景,休哉,诚一郡巨观也。历唐面宋而元明悉有碑记可考……”七七事变后,寺庙被日拆毁。驰名华夏的阿育王塔坐落于大殿南段,塔基前分别建有三位菩萨神龛。圆果寺,现存范围为东西九十米,北南一百六十米。

图片

城中胜迹,未可悉数。而四城十二楼,周围环绕,其中之岿然在望者,鼓楼而外,则白塔焉。塔壯其观瞻,且与代郡之风水珠联璧合。夜半闻之风铎作响,善信者皆触目惊心。迄今承平数百载,宾服四夷,中外义安,民物丰帛,人才辈出,佛教日兴,睹斯塔者几忘创建之由,故创始之功必待乎其人。而人不能永世也,兴怀往昔,览塔寺致胜,养目且使人意远也。现在寺内遗存阿育王塔,是全国十九座佛祖舍利宝塔之一。塔名属舶来品,塔名含有尊崇国王,崇尚佛教的意义。

据光绪版《代州志》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最初为木结构,当时叫毗绪,又称“龙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灭佛塔毁。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龙兴”为“圆果”。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雷电焚毁,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自焚,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敕建为砖塔,由此,木塔改建为砖塔。塔为方基圆座,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砖砌,周长60米,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现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镶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阿育王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比高。现保存程度基本完好,不过,修理时改变了原来形制,盖盘损失无存,金顶宝珠中间也有缺失。曾有《塔志》,文化革命期间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