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推广
柏杨岭
碑洼
四烟洞
高泥峁墩
老营
从柏杨岭一路南下,二十五华里处便是历代驻军的大本营,老营城了。老营在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座落的位置特殊,是防御外敌的驻军,指挥中心。历代朝庭也对老营采取一切措施进行了重点防护。
老营城坚固是出名的,历史上称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成老营堡。城高三丈六,有两丈六是用巨石砌成,顶部是用每块二十五斤的大砖砌筑而成。城上五个城楼〈有一个是魁星楼),四个敌楼,何等威风壮观。
为了保护这座城,在城的北二里专门修了一条护城长城,现在还完整存在。
修了四座护城楼。外层砖石全剝,只剩土夯中心了(1975年修北城水池时把四个护城楼全拆了)
又在二冲峰梁的顶部修了一个高大的土台墩,本地人叫二冲峰台墩,如今还存在,紧靠长城。
在西岳庙山,东岳庙山各修一台墩,现存在。
在东门外过河处修大石洞三孔,本地人叫三眼洞,上置三层木结构的敌楼,叫东关隘楼。(明嘉靖二十三年修)。南北对接长城。1937年毁了(水刮了),我记住一孔石洞。后来也拆了。此楼县志有详记。
从老营东门外,由北向南紧靠城墙有一条长城,一直到阳方口。
老营城墙四周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如今东门,南门外还清楚可见。
老营城南的驻军兵寨和老营城相隔一条护城河。是老营驻军的营寨,也是偏关周围最大的驻军核心营寨。老营城里只是兵府衙门。驻军就在南关兵寨。明清时期额定兵员五千。还配有其他设施。(元顺帝时老营最多驻军达到17000多名)。
小营(明嘉靖七年总兵李瑾建),老营西南二里有驻少量部队的营盘,故称小营。小营,南关互为倚角之势,想的多么周全。
老营关河南还有高大的砚台墩。
以上这些现在都有痕迹存在。
可见历代朝庭对老营城的重视程度。老营真可谓,金城汤池,固若金汤!!!
来源:忻州故事
上一篇:忻州偏关:绿魂精神永相传
下一篇:中国年·偏关味|冰上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