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村名探索与分类

1

文稿:贺 斌

     偏关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西临黄河,素称三关首镇,晋之屏藩。境内沟壑纵横,梁岇起伏,塔墕居多,群山连绵,咀窊不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但凡有人居住,就有村庄。村庄为生民之地,农事活动之区也。乡民择地而居,繁衍世代,兴邑域矣。村庄名称由来久矣,彰显地域文化。历代随着人群的增加,村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二零一六年,全县共有村庄四百二十八个。


2

(一)以地形地貌特点命名的村庄


(1)含沟的村庄:
磁窑沟、大红沟、瓦窑沟、孤家沟、安儿沟、窄 沟、
洪水沟、段家沟、洞儿沟、薛家沟、小蒜沟、担水沟、
寺 沟、楼子沟、何家沟、韩昌沟、霍家沟、杜家沟、
小陡沟、韩家沟、阴窝沟、桦林沟、甄家沟、张岭沟、
教子沟、赵家沟、瑞家沟、豆儿沟、碾儿沟、曹家沟、
黄榆沟、陡 沟、楼 沟、柳界沟、刘家沟、樊家后沟
白家海子沟、李家海子沟、阎家沟(天峰坪镇)
阎家沟(楼沟乡)、西 沟(城关镇)、西 沟(尚峪乡)
西 沟(水泉乡)、南 沟(城关镇)、南 沟(南堡子乡)
阴窝沟(老营镇)、阴窝沟(陈家营乡)、寺儿沟(尚峪乡)
寺儿沟(陈家营乡)、甘 沟(尚峪乡)、甘 沟(水泉乡)
(2)含山的村庄:
贺家山、赫家山、草垛山、葛家山、紫金山、石家山、
柴家山、张家山、坝子山、陈家山、黑 山、樊家山、
邓家山、周家山、石 山、火石山、李家山、杜家山、
杨家山(城关镇)、杨家山(陈家营乡)、杨家山(尚峪乡)
(3)含梁的村庄:
马次梁、营盘梁、马 梁、庙儿梁、维儿梁、五铺梁、
张家梁、苏家梁、高家梁、干树梁、高岇梁、枪风梁、
孙家梁、黄家梁、三台梁、碾子梁、黄草梁。
(4)含咀的村庄:
庞家咀、马营咀、孟家咀、营子咀、邓家咀、马道咀、
教官咀、小咀子、王罗咀、牛上咀、大 咀、东长咀、
小刷咀、光阳咀、欧梨咀、长 咀、秦家咀、薛家咀、
刘家咀、甘草咀、咀子上、百家咀、咀儿上、滑 咀、
马圈咀、咀 头、甲 咀、阎贵家咀、胡德林咀、
陡 咀(楼沟乡)、陡 咀(万家寨镇)
(5)含埝的村庄:
马家埝、北马家埝
泥 埝、穆家埝、大深埝、贾家埝、走马埝、守府埝、
黑草埝、正泥埝、兴旺埝、黑豆埝、石家埝、麻黄埝、
宋家埝、尹家埝、埝 口、杏树埝、高家埝、火烧埝、
昭君埝、豆家深埝、张家沙埝、张家埝(窑头乡)
张家埝(陈家营乡)、杏 埝(楼沟乡)、杏 埝(水泉乡)
(6)含洼的村庄:
野羊洼、朱儿洼、牛槽洼、八打洼、阎家洼、杨家洼、
阳 洼、西 洼、黄子洼、庄子洼、石家洼、石 洼、
天 洼(窑头乡)、天 洼(陈家营乡)
(7)含塔的村庄:
赵家塔、牛泥塔、阳 塔、池家塔、阎家塔、獾子塔、麻地塔
(8)含坪的村庄:
鸭子坪、七家坪、贯 坪、南 坪、苍黄坪、
柳埝坪、黑地坪、黄树坪、天峰坪
张家坪(窑头乡)、张家坪(楼沟乡)
王家坪(窑头乡)、王家坪(楼沟乡)
(9)含坡的村庄:
桑林坡、阳坡上、阳坡店、阳坡泉、
沙坡、大阳坡、卡坡、车道坡。
(10)含窝的村庄: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处院落就是庄窝,并没什么内涵,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而已。因此,大家便把群居形成的村庄称其为窝。
陈家庄窝、珍珠庄窝、狮子庄窝、暗地庄窝、楼新庄窝、
万新庄窝、槐树庄窝、柳树庄窝、百草庄窝、南庄窝、
宋家庄窝、崖庄窝、马家新庄窝、武家庄窝、
关家新庄窝、十里台新庄窝、新庄窝(陈家营乡)、
新庄窝(楼沟乡)、新庄窝(楼沟乡)南庄窝、泉子沟
小庄窝(万家寨镇)、庄窝(新关镇)庄窝(天峰坪镇)
(11)含窑的村庄
偏关农村人们居住的绝大部分都是窑洞,或土窑或石窑,因此以窑起名的村庄也不少。如:
窑子上、路家窑、常家窑、王家窑、
刘家窑、王官窑、窑沟子、池家窑、
宋家窑、冯家窑、马家窑、窑窑上、
前窑子、岳家窑、后窑上、炭窑贝、
瓦窑岇、杨家窑、白泥窑、窑    头、
南窑头、万家窑、甄家窑、
新窑上(水泉乡) 新窑上(万家寨镇)

3


(二)以军营堡寨等军事设施冠名的村庄


偏头关,古林胡地也,《禹贡》冀州之域。战国属燕,昔苏秦说燕文候曰:燕西有林胡、楼烦,北有云中、九原。林胡即今偏头关。五代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始筑严寨。因其地势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寨。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寨为偏头关。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关城,特置守备,专饬守关。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守御千户所,雍正三年(1725年)本所改为县,始称偏关县。因偏关县地处晋西北,是山西省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安内御外,历代在此筑堡设寨,驻有大量军队,故此偏关县以营、堡寨冠名的村庄不少,
如:老 营、小 营、陈家营、黄家营、杨家营、
双 寨、冉家营、西 寨、万家寨、水泉堡、
南堡子、贾 堡、寺埝堡、桦林堡、堡子湾、


(三)以寺、庙等命名的村庄:


姑姑庵、岩头寺、寺 沟、庄子寺、柏干寺、古 寺、
寺圪打、白龙殿、南泉寺、寺儿沟


(四)紧邻同名的村庄


偏关有很多紧邻同名的村庄,为了区分,往往在村名前一个方位词和形容词。
如:上固佐、下固佐、前王家山、后王家山;前麻家庄、
后麻家庄、前麻糁梁、后麻糁梁;上尧王坪、
下尧王坪;前南海子、后南海子;前瞭高山、
后瞭高山;前长安镇、后长安镇;上沙庄窝、
下沙庄窝;上十八盘、下十八盘;上火头、下火头;
上土寨、下土寨;上井坪、下井坪;大庄窝、小庄窝;
前庄窝、后庄窝、东庄子、西庄子;北 场、南 场、
大石洼、小石洼。


(五)以姓氏为主的村庄:


刘家驼、孟家咀、冯家窑、刘家咀、魏家湾、薛家咀、
陈家山、张家山、杜家沟、曲家湾、秦家咀、王家窑、
杨家洼、高家湾、何家堡、柴家岭、阎家沟、吕家窑、
苏家梁、韩家梁、石家山、宋家畔、张家埝、高家埝、
马家埝、贺家山、杨家山、阎贵家咀。


(六)根据民间传说起名的村庄:


铁驼埝
据旧志载:此处沙中藏铁如卧虎形而得名。
麦 虎:
    原为灭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偏关千户万瑛在今古寺新庄窝和麦虎一带斩获“鲁寇”,得名灭虎,后演变为麦虎。
磨老洼:
    传说古时有真龙出现,地势低凹,故取名“卧龙洼”后演变为磨老洼。
下 川:
    古时此地为湖,乡民下船游渡,故名下船,后演变为下川。
昭君埝:
    相传王昭君出塞时经过此地而故名,原建有昭君庙,因兵灾被焚毁。
火烧埝:
    相传昭君出塞时要路经此地,为了给昭君及随行人员准备饭食,村人早早的生火烧水,准备饭食。结果迟迟不见昭君到来,人们便以为昭君不会来了,结果就再没生火做饭,谁知道昭君偏偏的来了,因此后人戏说火烧埝的饭铺人来锅不滚,锅滚人不来,从此该村就叫火烧埝。
黄龙池:
    因此处经常黄沙飞扬,象条巨龙,並建有堡池,故名黄龙池。
方 城:
    传说老营城原拟建于此,标志既立,天明尽失,为狐仙摄去,城遂改址。后人名此村为方城,即方量建城之意。
马肚带梁
     传说唐代尉迟公途经此地,因遗失马肚带而得名。
达连庄窝
     古时住匈奴人(俗称鞑子),且为周围十几个村子的鞑人联络点,故名鞑联庄窝。后将“鞑”变为“达”,“联”易为“连”,称达连庄窝。
五眼井
     明代建堡设防,因村内原有五眼井而得名。
教儿埝
     原名叫儿埝,相传古时有居人子樵而不归,父母哀号终日。村人怜之,名村曰叫儿埝,因“叫”同“教”同音,后改为教儿埝。
大虫岭
    相传古代森林茂密,常有大虫出没,故名大虫岭。
狼 窝
    起初叫兰玉村,后因水害,改为浪涡村,居住张杨两姓,因张家势大,忌妒杨姓,又改名狼窝,意指羊住狼窝必遭殃,将浪涡村改为狼窝村,现已改村名为东寨村。
吴 城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战国时期魏文侯派大将吴起做西河太守时,为了防备秦国,在此修筑土堡一座,取名吴城。
光 明
    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义部队在此地曾打过一仗,战争结束时恰好天刚亮,故起名将明,后演变为光明。
老牛湾
    传说老君爷犁黄河到此处老牛被明灯山灯光惊吓,绕一大湾,故名老牛湾。”
迤 西
     因溪洞流山(今石洞洼)的西面而称以西,原名以溪,因“以”和“迤”同音,“溪”与“西”同音,后演变为迤西。

来源:忻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