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调和里,寻觅忻州的年味

广告推广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个技术问题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年味

团聚、奔波、思念
这是过年永恒的话题和意义
那么你呢?
你的家乡在哪里?
对你来说,年味,是什么呢?


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它独特的饮食习俗,忻州自然也不例外。
01
蒸肉
1
忻州蒸肉创制与隋唐,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仍然是忻州人宴席间、供桌上常见的佳肴 。蒸肉悠久历史可追溯干年,被历代宫庭御膳,秘方配制,在清代早年传入民间,成为农家餐桌上的一道菜肴。金朝著名诗人忻州遗山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02
熬鱼
2
这种独有的熬鱼做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做法费工费时、用料考究,在当时只有重要的宴席人们才可以吃到,现如今人民生活富裕了,过年过节,家里蒸腾的热气里,咕嘟着几条肥大的草鱼,阳光下,在熬鱼的浓香里微醺……
03
莜面栲栳栳
3
忻州是杂粮的天下,面食多种多样,在春节的团圆饭桌上更是少不了这些美食的身影的。其中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忻州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04
荞面河捞
4
荞面河捞是一道很平常的面食,用荞面和白面混在一起,活好后用河捞床压河捞,粗细可以自己调整,粗的有半根筷子粗,细的有1-1.5毫米左右。巧手的人用卤好的猪肉老汤来吊汤,加入带着白肉的肉丝,切上小葱花和香菜,喷香的不得了。过年大荤吃腻了来一碗荞面河捞真是再舒坦不过了。
05
海红蜜
5
忻州特产的海红蜜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招待客人的佳品。其味酸中有甜,回味无穷。并在国际上获得一项金奖。
06
炖肉罐子
6
熊熊火焰煎煮着热菜,这就是忻州农村的美食俗名——炖肉罐子,这可是好东西,也只有在每家做事宴时才能吃到的东西,每个罐子里有一样东西,海带、丸子、萝卜、烧肉、烧豆腐等。这道菜一般是饭席最后才上的,因为是压轴菜。
07
驴肉
7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可见驴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忻州年节家人直接把煮好的驴肉切片凉拌实用,再把驴肉放入自己调的蒜末加醋的调味品中。
08
包皮面
8
忻州人喜吃“荞面包皮”“红面包皮”和“玉面包皮”。一般浇配各种荤素浇头,以盖浇为主。“荞面包皮”则配以各种荤素配料,炒制面食,如以肉、蒜炒制的“金裹银”是原平市的传统风味小吃,味感独特,十分可口。
09
黄米油炸糕
9
黄米油炸糕作为忻州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风味糕制品,其谐音为“又高”。因此,常常作为孩子过节、待客的主食,其色泽金黄,外脆里粘,粘而不腻,色美味香,人皆喜欢。
10
焖面
10
焖面,焖代煮的一种技法制作焖出来的面,不会因在水煮过程中破坏面粉的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所以焖面更营养,口感更好,仿佛那种肉和菜的香味就是从面里散发出来的一样。入口软糯的土豆、香味浓郁的豆角、筋道有味的面条,就这样在唇齿之间。
11
过油肉
11
过油肉是山西名菜之一,过年餐桌上怎么能少了过油肉,不只是炒肉片那样简单,一道好的过油肉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口感外软里嫩。尤其是醋的加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
红面鱼鱼
12
过年时大家一边笑谈一边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便将‘剂子’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有点像‘锅盖’的形状,我们叫它‘茭壳’, 贪玩的孩子饿了就取一个红面壳壳,往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或者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一口一个香,老百姓也叫它‘油盐蘸窝窝’。
13
瓦酥
13
瓦酥是忻州的地方风味小吃,形状象瓦片,色泽金黄。是小的时候对零食最高的期盼,看着母亲先将鸡蛋去蛋清,留蛋黄,放入容器内,打匀。然后再将砂糖和食油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将其和面粉一同和成面团,把软硬适宜的面团擀薄,切成瓦酥条状,在模具内,磕制成形。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即可。小朋友们也顾不上烫,换着手捧着,嬉笑着玩耍。
14
黑猪肉炖粉
14
五寨猪黑肉炖粉,是五寨特色的大菜,过年有心的人早早的就喂上肉,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人和小朋友都可以入口。
15
剔尖
15
剔尖又叫拨鱼,是“八姑”演变而成的,做法同“八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没有“八姑”那么稀。做时先用面、水5∶3的比例加少许食盐和好面,然后用手蘸上水在面上拍好后置于碗内或铁板上醒放15分钟。下锅时一手将盛面的铁板向锅边倾斜,使面流向碗沿,另一手用专用的铁筷将碗沿的面往锅里拨,拨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小鱼形。
16
花馍
16
在忻州做花馍和其他地方不同,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蒸花馍,花馍在忻州不仅仅是一种特色面食可以走亲访友,更是有着祭祀祈福、供奉灶神等特殊含义。这两种类型的花馍前者花哨,后者庄重。特别要制作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社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忻州巧手的人一展手艺的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17
红糖水
17
在忻州除夕夜守岁,小朋友常常熬不住困倦的侵袭,倒头便睡。这时,永远是母亲叫醒你的同时往嘴巴里塞一大碗红糖水,这是咱忻州人的讲究,过年喝红糖水图个吉利红火。如今,老百姓过年的餐桌上都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红糖水早已退出人们的饭桌,但忻州人过年时依然要喝一碗浓浓的红糖水。
18
年味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还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还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烟火气;还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鞭炮声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辞旧迎新,也是每一个游子回家的期盼。
来源:秀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