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坐落于忻口山之断阙处,素为忻州的北门户。汉高祖刘邦平城解围后,率军返回到这里,即将这一地区取名为忻口,从此筑城设险,成为重要军事防守地。北齐、北周以及五代时期,这里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关口。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A005003F-2AC9-433B-8706-77C8F326C571

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忻口村红崖处。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至今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其余皆保存完整。

02A2CE77-E1B1-42C4-A565-6A6676CD22D6

忻口战役阵地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况最为激烈、战绩最为辉煌的一场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3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派遣军板垣师团约3万余人,由北向南直取太原。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化为泡影,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士气。忻口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6B016C16-36B9-459E-B26D-1FEA19C2D242

忻口战役纪念墙

忻口战役纪念墙位于忻口村外的一条沟里,108国道边土山上。一座十米多高的白色高墙矗立,汉白玉的四方墙座,墙的正面是“忻口战役纪念墙”题词;下面是一组夜袭阳明堡机场、忻口炮战浮雕;右侧面是阵亡的部分官兵姓名。再转过一侧,是忻州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纪念碑文。上面写明了参战军队,战争的惨烈,“尤以204高地战斗最为惨烈,一昼夜间敌我互易阵地达13次之多,迫敌三易其前线指挥官。”

ED10E2F9-882A-401B-AF44-297155C8ABEE

战备窑洞

战备窑洞位于忻口村北的后沟至红崖湾。1935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用款11万余元,共筑成窑洞47孔。每孔窑洞宽约3米,高约4米,深约20余米。石头水泥结构。最北端两孔窑洞同时都刻有“第一号第二号”。中央兵团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曾在这里指挥作战。1937年10月15日夜,郝将军偕同第54师师长刘家麒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同在疆场壮烈殉国。

9A72ED4C-06F8-4715-B92A-E39B7B5473B6

204高地

204高地四周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群岭把忻定盆地入口处的10公里正面,分割为两个管孔通道。南怀化和忻口作为左右通道上的两个小村,恰如两只鸟瞰忻口的眼睛,战略咽喉位置不言而喻。当年这里是忻口战役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敌我双方在204高地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易手13次,守军第四团在经过反复冲杀后一度只剩下百余人。40里孤山杂草漫山遍野,一下雨,地上就会裸出子弹头来。204高地下,杂草掩着一条小路,少有人踪。当年日军曾架起4挺轻机枪封锁此路。郝梦龄将军于此处受伤,后壮烈牺牲。

68F1133C-2DD6-448A-BB1B-6BFBCFE91286

郝梦龄将军殉国纪念碑

323E34C9-37CB-4D50-96A0-249E726845BC

忻口战役遗址标志碑

忻口战役遗址标志碑。碑体面向公路而立,位于战备窑洞前,静静地紧贴在山根底下。1986年忻府区人民政府立。向阳的一侧是以忻州市委、市政府名义撰刻的纪念碑文《忻口抗战记》,背面是部分阵亡将士名单。

山西省政府于1986年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西省委于2005年将忻口战役遗址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9月,国务院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遗址”。


来源:史志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