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
|
历史文化
|
乡土特产
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忻州门户网
首页
文旅资讯
忻州区县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知名事件
发展轨迹
景区风光
五台山
老牛湾
古城
阎锡山故居
五峰山
乡土特产
瓦酥
蒸肉
墨客风采
线下活动
百姓公告
寻人
网站首页
忻州区县
河曲县
【河曲人文】“九窑十八洞” 河曲护城楼
【河曲人文】“九窑十八洞” 河曲护城楼
金蝉
2023-08-29 19:30:05
0
次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2023年转行IT互联网:盘点高薪...
高薪就业培训:13522335680
网站建设、SEO推广:13522335680
忻府区房屋买卖:13522335680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护城楼是河曲县城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长城敌楼,位于城北古河保营北墙外的黄河边,距河岸与城墙均不足百米,
周围居民较多,绿树成荫,四季游人不绝,于是人们便把这周边整块地方统称护城楼。
护城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明万历初期,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建议“北固长城”,明政府下令在长城上加修方形烽火台,古护城楼就是其中之一。明朝后期,北方农民经常小股起义,河保营战事频繁,常有守营戍兵500至800余名。河保营当时虽不是县城,但这里“商贾鳞集,官廨民居,崇墉比栉”,乃“巍然重镇”,“西域每市于此,盖西北要害”,建此楼旨在巩固城垣。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河曲县治由旧县迁至河保营,在动工修建县衙署及扩展城垣的同时,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了护城楼,城楼的规模与气势远非旧楼可比。扩建后的护城楼距城墙数十米,楼底长21米、宽20米、高12米。楼门坐北向南,门前有一宽4米、长7米、高3.3米的砖砌月台。台前垂带踏跺18阶,可登楼门。楼门上有门额石匾书“镇虏”二字,雕刻工艺精湛。楼内俱为砖碹窑洞,布局奇特,造型美观,名曰:“九窑十八洞”,各窑向外都有通气孔洞。楼门西南部有道士客厅与签簿室。从楼门东部南窑登24级台阶,可达楼顶。一上楼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影壁,上面镌刻着一副楹联:“东有青山护千载,西得黄河保万春”。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人们在护城楼上修建了玉皇阁,据说是为了让玉皇大帝护佑河保营,又在北城墙上修建了元帝庙。护城楼楼顶照壁以北即为玉皇阁,玉皇阁分正厅及东西厅。正厅塑玉皇大帝,供《玉皇经》(即道徒编造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简称)。两旁有北极、勾陈、土后塑像。东厅塑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真人、许旌阳真人等文神。西厅塑四值功曹,即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小神,它们又是记功官,还作守护神。
此时,元帝庙也扩建为北极阁。元帝由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演变而成,唐代把老子尊为玄元皇帝,宋真宗加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清代降为玉皇的下属。北极是北极星的简称,又叫北辰、天枢。北极中天紫微大帝的天星,是道教天神名,尊为四御之一,是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之神,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北极阁为玉皇阁的配套建筑。
接着又在城墙以里修建了城隍庙(庙址在现工农兵剧场)。城隍为城市的保护神,据说唐代时城隍已到冥间管理城池,故各处城隍常由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担任,人们希望这些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城隍庙正殿供城隍爷,两旁分别为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显得十分阴森恐怖。城隍级别不同,县城隍秩四品。城隍出巡是旧时十分热闹的迷信活动,出巡的城隍是木制的,关节安上机关能立能坐,大小与真人一样,它由八人抬着,仪仗旗牌与人间知府的规格一样。城隍每年春、秋、冬三季各出巡一次。首次出巡在清明节,名为“收鬼”,意思是为免鬼魅危害百姓,特出城“缉令”囚之城内。第二次出巡定在七月十五,称为“访鬼”,专查屈死鬼魂,当面受理申诉,平反冤假错案,使屈死鬼早入“轮回”。第三次出巡在十月一日,称作“放鬼”,放出众鬼出城散心。河曲民谣说:“城隍三出府,河里点豆腐(黄河流上冰凌)。”城隍庙也是玉皇阁的配套建筑。
民谣“三月三,柳毛干,红缨帽,解绸衫”,说明河曲过去春来早。每年三月初三,邑人由北极阁台阶登城观景,清同治年间知县金福增于丁卯年(1867)春登北极阁远眺赋诗:“北天雄镇峙巍峨,庐舍田园抱郭多。隔岸童山无绿树,出城官渡是黄河。一年似水流莺啭,百货如云瘦马驼。琴韵花光人散后,凭栏来听打鱼歌。”人们环城墙游览一周而下,到城隍庙烧香、看戏、荡秋千。时人说:“清明左右悠眼明,又是一年好光景。”可惜的是,北极阁和城隍庙均毁于上世纪40年代。
河曲传统把五月初五定为玉皇阁祭日,并演戏3天。清末至民国初年,玉皇阁五月初五庙会最为盛大。抗战时,玉皇阁毁,但护城楼主体建筑仍存。50年代后期,有道士寄住护城楼。1962年正月初八此地再办庙会、八音会,从此香火又旺。文革开始,道士被赶走,文革结束后,道士又回迁护城楼。因道士原为鼓楼上吕祖殿道士,又藏吕祖小铜像和签簿,抽签问卦者多,道士出资,塑吕祖大泥像,开光日定为农历四月十四,届时在护城楼唱戏3天。后道士去世,和尚进驻,又塑送子娘娘等各路诸神,每年四月十四演戏成为定规。
护城楼满足了人们的敬神心理,却没有起到“镇虏”的作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瓦剌部自陕西溃边入犯,河保营守备王世臣及千总李虎战死。民国十七年(1928),奉军白凤翔、康存良率部五千余众进占河曲南关,烧杀掠抢,无所不为,城外稍富者居所均被挖地三尺,洗劫一空。
但在民间,人们把历史上河曲城几次躲过黄河水灾归因于护城楼的福佑。同治七年(1868)七月,黄河水溢,大水从护城楼东北侯家口冲入城东,冲坏南元许家口边墙数十丈,县城变为孤岛,3日后水退,城内及南关西门外无患。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黄河溢,从侯家口入县城,漫东门外,跨东大街,由许家口再入河道。同时,南元西楼口南面2米高洪峰沿边墙而冲,一袋烟时间(十分钟左右),南元下段农田俱毁,有人畜伤亡,城内及南关西面无水患。1969年8月1日晨黄河溢,黄河水由南元九梁滩溢到南元中部,水深2米多,可行大船。因河溢速度慢,居民、财产都安全撤离。10时许水涨停止,至午后方退。1982年2月,黄河中上游凌汛,专家预测河曲段如不积极防凌,一旦形成“凌坝”有可能全城进水。2月15日,山西省政府成立防凌指挥部,当时的忻州行署副专员刘毅为总指挥,副省长赵力之莅河曲坐镇近一月。除了通过爆破疏通河道外,防汛主体工程还是加固护城楼北面河堤。3月25日指挥部宣布险情排除,中央防汛指挥部发电致贺。
几次黄河水溢,河水都上涨到距护城楼北面河岸平面一米左右,城池都无损。其实河曲城北面护城楼地势高,而城里特别是县衙(政府)周围比城内其它地域高3米以上,如果河水冲垮护城楼,水入县衙,全城将成一片汪洋。所以护城楼成为河曲城的护佑。
今日之古城,只遗留北城墙及东城墙一
截。唯愿传统之承传更久远,唯愿承载着古代文明与历史记忆的古建筑能够留存的更长久。
来源:河曲视窗网
护城楼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栏目索引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相关内容
1
【河曲人文】“九窑十八洞” 河曲护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