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广弘
千百年来小麦在岁月的长河里换化出千百种美味,寻常食材不寻常的享受,每一道都凝结着祖辈相传的美食智慧。忻州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小吃,达到一面多样,一样多味的境界。
按制作工艺来讲,面食分为蒸制、煮制、烹制面食三大类,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蒸煎烤炒、炸贴摊烩、煨拌蘸烧等烹饪方法,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在习惯了面食的忻州,人们对面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依赖,用不同的烹饪技巧,让一般的面粉千变万化,其中的美食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在人们的美食清单中面食必不可少,有这么一碗面带着无与伦比的滋味,经过岁月的积淀,一路飘香至今,它就是人尽皆知的大肉片汤。
片汤馆普遍店面不大,但人气都非常火爆,平均每日卖出300碗左右,忻州人只有吃着面的时候,才觉着心里特别踏实。上世纪90年代的忻州古城,大家熟悉的石狼巷饭店,主要特色就是大肉片汤、炖肉罐子、水菜盒子,瞬间绝对俘获食客们的心。时至今日,古城的大肉片汤依然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食物的传承往往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形成了地域性的人文凝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忻州面食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擀面杖是民间最古老的压面工具,一根特制的棍子在手中来回搓动,和好的面团与擀面杖重力配合,速度和力度将面擀开,被摊成直径不规则的圆,再用刀将面切成五寸宽的几块,拿一块往锅里揪成小块,边揪边煮。手的力道直接决定揪片的口感,面片由整到碎,掐入锅中,有岁岁平安之意。从开始和面、揪片,到猪骨高汤激起浓香,再到出汤时的酱香色泽,经文火烹煮,散发出诱人的色泽和香味,好汤入好面,垂涎又欲滴,成为人们心底深处的记忆味道。
片汤已不仅仅是面食而已,更多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和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坡气息和传统生活特色,古老的土地,游牧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给我们的另一面是祖先留下的生存之道。每一种美食都凝聚着心血,倾注了情感,对面食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让人们对美食有了无穷的创造力。小麦生长于山间田野,闻香于市井街巷,忻州人对面情深意切,成为了一种饱含处世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这种偏爱也融入了面的柔韧塑造和人的道义风骨。
来源:忻州记忆
上一篇:忻州文工团的北京知青篇
下一篇:忻州市图书馆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