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仙境娘娘滩
 关注“忻州门户网”,忻州人文风景很全了

有人说:“黄河九曲一十八道弯”,也有人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的弯儿到底有几多?大概至今还没有谁能考证得确切,然而,我却敢说,万里黄河上有人居住的岛屿只有一个,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娘娘滩。

图片

      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北7公里处的黄河中流,咆哮的黄河水从龙门跳出,到滩头一分两股绕岛东西两侧而下,犹如巨龙张开的嘴巴;娘娘滩突起于两股水流的中央,好似一颗戏弄龙头的宝珠。多少年来,它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土人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娘娘滩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朝中奸党佞臣作乱,吕雉趁机篡位,遂将薄姬太后和太子刘恒(汉文帝)贬逐宫外,囚禁于黄河中游这块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小岛之上,娘娘滩便由此得名。这个故事在晋西北世代相传,岛上原有娘娘庙一座,如今荡然无存了。但滩头时有尺余长短、6寸宽窄的瓦片出土,瓦头圆面上“万岁富贵”的汉隶字样仍清晰可辨。据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鉴定,确认系汉代遗物,由此可见,起码早在1900年前岛上就有人居住了。清代道光年间,河曲知县春晓曾作《娘娘太子滩》诗一首:“黄河迤逦渺无端,忽向中流露两滩。麦穗连云迷雁字,杨花坠雪冒鱼竿。平安惯引扁舟渡,富贵时寻片瓦刊。太子娘娘看不见,至今犹说汉宫残。”这首七律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为娘娘滩平添几缕迷人的隽永和钟秀。

图片

      娘娘滩是一块肥沃的土地,黄河经狭窄的龙门深谷跃入河曲县境内,地势豁然开阔,水流一下变得温顺平缓,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泥土便在平坦的河床上得以沉淀,日积月累,泥土便冒出水面,这大概就是娘娘滩这块土地的自然成因吧。据旧县志记载,滩面最大时“广可五顷”。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岛上仅剩土地300亩,但一律是上等水田。环岛四周白杨挺拔,绿柳婆娑,岛上田畴交错,犹如棋盘,向以种植玉米、小麦、糜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兼种各类瓜果蔬菜。由于地肥水美,作物年年丰收,玉米亩产超过千斤。近年来,岛上农家又于房前屋后栽植了不少干鲜果树,金秋时节,紫的葡萄,黄的酥梨,红的海红,更是把整个滩头装点得色彩斑斓,分外好看。靠着这块土地的岛上人家大都丰衣足食。所有的娘娘滩人也深深眷恋着这块黄河中流仙境般的乐土,并赋予她“水涨十尺,岛升一丈”的神话。可是,1981年除夕,由于下游冰塞,河水涨溢,一夜之间,娘娘滩成为汪洋一片。由于当地政府及时组织抢险,岛上无一人伤亡。后来,政府筹款为各户在大河东岸新修了3—7 间不等的砖瓦小院给岛上居民住,可是当冰消水退后,岛民们又纷纷上了娘娘滩,清除淤泥,重整故园,开垦沃土,继续耕耘、收获。如今,不少人家按季两头居住,娘娘滩上的旧有院落成为岛民们夏秋季节耕种庄稼的田园别墅。

图片

      娘娘滩有一村勤劳的乡亲,岛上百姓自称是汉代“龙城飞将”李广的后裔。相传当年大将军李广护送薄太后母子至此,见岛上四面环水,两岸青山对峙,如同蓬莱仙境一般,加之对宫廷权力争斗倍感厌恶,于是解甲归田,乐不思返。传说终归是传说,信与不信可由人取舍,但岛上人家户户姓李却是真实的,且大都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用岛人的话说,娘娘滩是典型的“李姓一家村”,他们相处和睦,亲如一家,很少发生偷鸡摸狗的丑事。岛上人家一向重视办学,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具有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近年来,先后有6只“金凤凰”从岛上飞出,到高等学府就读。前些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在显要位置发表反映岛上小学教学活动的大幅照片,如今说起这些报道来,岛上人们仍引以自豪。
      正因为娘娘滩是黄河母亲怀中的一位骄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一直予以特殊的保护。特别是遭受1981年那场冰灾之后,山西省政府拨款15万元,在娘娘滩北端新筑了长300米、宽7米、高5米的弧形石砌大堤,成为护滩卫民的一道坚实屏障,隔河望去,犹如水上长城,煞是壮观。踏着新时代的脚步,娘娘滩人已不满足于“点灯不用油,推碾不用牛”的温饱日子,而是积极参与商品生产的大合唱。四年前,他们会同东岸的河湾村和西岸的内蒙古准旗马栅村建起了航运联营公司,更好地沟通了岛上与外界的联系,也便利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来河曲考察,以一览岛上风光为快事。作家雷加游历河曲之后,曾不无感叹地说:“如果在黄河上建造水上公园,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的,当地政府已将开发娘娘滩列入总体建设规划。想来,这块黄河中流的乐土以其崭新的面貌装点神州山川,迎接海内外游人,一定不再是遥远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