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
|
历史文化
|
乡土特产
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忻州门户网
首页
文旅资讯
忻州区县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知名事件
发展轨迹
景区风光
五台山
老牛湾
古城
阎锡山故居
五峰山
乡土特产
瓦酥
蒸肉
墨客风采
线下活动
百姓公告
寻人
网站首页
墨客风采
老忻州人舌尖上的记忆—焖面里的爱
老忻州人舌尖上的记忆—焖面里的爱
金蝉
2023-08-31 16:30:47
0
次
2023西安金科计算机学院招生简章
2023年转行IT互联网:盘点高薪...
高薪就业培训:13522335680
网站建设、SEO推广:13522335680
忻府区房屋买卖:13522335680
广告位招商电话:13522335680
我家曾有位邻居,内蒙人,好奇于忻州人的焖面。有次专门问我,你们忻州家吃的焖面,那是咋做的?
我常得瑟自己焖面做的好。这得益于我妈妈的言传身教。我妈妈心灵手巧,我们小时候,家里总是有新鲜的布艺:门帘、沙发巾、桌布,还有缝纫机、电视、洗衣机、被子上的盖布,各种漂亮的刺绣,都出自我妈之手。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好看的精致刺绣作品,不是找别人替的“样子”,那些图案来自于我爸的创作。我爸那时是典型的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至今年近八十,依然每天琢磨书法绘画,手捧一卷书,忘了时间空间,自得其乐。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继续聊焖面。那一年我
19
岁,在我爸厂里实习。因为被爸妈宠惯,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做饭,但是实习时离家近,天天下班挺早,就学着做饭。我把面和好,等爸妈回来做饭。妈上班远,中午时间紧,焖面省事省时也好吃,所以中午做焖面居多。耳濡目染,我渐渐学会了做焖面。以至于我成家之后,最喜欢、最拿手的,也就是焖面了。
焖面说简单也挺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呢,是因为跟平时的烩菜差不多,但是油要“略”。
多于烩菜,水也要“略”多。难呢,就难在一个“略”字上,多少是个准儿?这个要凭借经验和悟性了。更难的是一个火候。面搁早了,泡汤里汤汤水水,容易糊糊塌塌;面搁迟了,水熬(此处忻州话读作四声)少了,面不熟。总之这个是关键的技巧。
焖面要夏天吃最好,夏天要等本地豆角上来最好。我小时候的夏天,暑假要回姥姥家去住。姥姥家的大院子,开满鲜花,海
nia
花(海娜花,学名亦称凤仙花)、步步高、臭金莲(学名万寿菊)、大红花(学名蜀葵),姹紫嫣红。鲜花围绕着菜畦子,黄瓜、豆角、西红柿长势喜人。我们在院子里玩,顺手就摘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或者绿莹莹的黄瓜啃起来了。
这时姥姥家的窗户里飘出来豆角焖面的香味。豆角择去两头尖角,去筋,山药蛋切滚刀块——您看,总是离不了山药蛋——油热了,各种佐料下锅爆香,下入豆角山药煸炒,炒到豆角变成碧绿色,山药变成半透明,加水、加盐、加酱油——小时候是加黑酱的,用筷子从一个罐子里挖一点出来,黑黝黝的,上色好,味道也好极了。这边烩菜的同时,那边可以擀面了。
面是提前和好的,饧了一会了。揉起来筋道、光滑、有韧性。擀好了面,菜也差不多了。关键技术来了,此时要看水多少,最佳状态是,水刚刚没过菜一点点,鱼眼一般的泡泡刚好平铺在豆角和山药上,咕嘟嘟的泡泡欢乐地冒着,豆角和山药的香味扑鼻而来,把面撒开来,一定要撒,不是整把子搁上去,撒开了不容易“坨”住。盖好锅盖,略微等一会,当蒸气从锅盖两边冒出来时,减小火“焖”三到五分钟就好了。
揭了锅盖,蒸汽弥漫,此时要拿筷子轻轻拨散面条,否则容易粘连。轻轻抖动,面条颤颤巍巍,根根分明,说明火候刚刚好,刚好熟了又刚好没有“坨”。拨散了面条,拿锅铲将面下面的菜翻上来,如果火候好,菜里的汤刚刚好,既保持了菜的湿润,又没有多余。继续翻拌,将菜面拌匀,香喷喷的焖面就出锅了。
忻州人爱吃面食,但汤面需要配菜,而焖面,既有菜又有面,省事多了。况且夏天太热,烧水煮面也令下厨的主妇或主夫头疼,焖面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倍受推崇。
焖面还可以换不同的花样,比如豆角就可以和西葫芦等其他时令菜蔬组合,但一般来说,豆角是主打。因为豆角既有一定的水分又不容易糊锅。如果以山药蛋或南瓜主打,那十有八九会糊了锅底,徒增烹饪难度。所以一提焖面,大家约定俗成,率先想到的就是豆角焖面。
焖面重在一个“焖”字上。见过有的人做焖面,生怕面不熟,早早把面搁菜汤里煮,焖出来糊糊叨叨,实在是品相就不爽利,别提口感了。焖久了容易糊,焖短了不熟,考验水准就在此处。
忻州人有句老话叫“揭锅盖揭早了”,比喻将未成事实的事情过早公布于众,而使事情搞砸。看来咱忻州人对揭锅盖是深有感触的。凡事都得讲究个火候。
焖面的面,包括但不限于白面面条,还可以是莜面扁鱼儿,也可以是白面饽饽儿——这里的饽饽仅仅是发音而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蒸制的饽饽,而是也叫做“疙陀”的面食,也叫猫耳朵。我觉得叫猫耳朵不太恰当,猫耳朵比这大多了。忻州人把小的凹陷叫“泊子”,因此,手工将白面颗粒按压、推按成形的圆形面食就叫“饽饽儿”。这些面食做焖面,也是别具风味,令人不忍释筷的。
焖面可荤可素。喜爱素食者,可素油清炒;喜爱肉食者,可加小炒肉来焖。总之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好味道。
一些大小饭店,也总是推出“铁锅焖面”这样的亦主食亦菜品的招牌。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姥姥的焖面。一眨眼姥姥已作古多年。姥姥家姹紫嫣红的院子如今长满了荒草,姥姥家那飘荡着焖面香味的窗子已经摇摇欲坠,留下我们无数欢声笑语的院子结满了蛛网,早已
物是人非,但姥姥那焖面里的爱,永远在我的灵魂深处。永不消逝。
【作者简介】郭丽漫,70后,现供职于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公司内刊总编。热爱阅读和写作,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和美食。是一位热衷撰文、演讲和书法的文艺“女中年”。
来源:忻州记忆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栏目索引
文旅资讯
忻州区县
历史文化
景区风光
乡土特产
墨客风采
线下活动
百姓公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