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天柱山

仙境天柱山

座落于山西静乐县的天柱山,说它是上苍的恩赐之地也绝不为过。

天柱山,座落在县城南5华里处,《中国风景名胜词典》对此曾有记述:天柱山北于岑山犄角对峙,西于风神山隔河相望,东于四棱山背相连。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无一不把天柱山视为洞天福地。其声誉之隆,可与安微的南天柱山颉颃。

1

天柱山是县城的南屏障,只要来到山底,便觉察出它的玉树临风,卓尔不群,从深深大山沟里流来的碾河水,缠绕着山的东面,殊有三晋“母亲河”之誉的汾河,亲吻着山的西面,两河在山的东南脚下交汇,浪翻波涌,“联姻”訇然作金石碰撞之声,这是心灵的对撞,这是感觉的炸裂,引得诗人发出了“汾碾交界处,青天一柱悬”的仰天浩叹。

2

天柱山,山脸子呈桃形煞是好看,山上有四季常青的参天古松,有号称清代八景之首的龙泉圣水,有陡峭如壁使人望而生畏的好汉坡,还有近年来仿古重建的龙泉寺菩萨殿、龙王庙、龙泉亭、大戏台,还有镶嵌在天柱山腰中央的一百零八级石阶,还有正在修建中的将军广场、天柱大将军铜像……松柏掩映,寺庙隐现,红日当空而不热,细雨飘洒而不寒,寺悬紫气,芊萆含烟,这些人造的人文景观,与天柱山的自然之美,朴素之美,野性之美,成为了游人既适情又适性的曼妙造像。这一切,既给人以“水送山迎入,一望一灿然”的亲切,又给人以“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的愉悦。那石、那树、那草、那花……无不充溢着造化之奇,天籁之妙,流动之韵,我每每到天柱山畅游,总感到j这里的一切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无一不是从仁慈地母丰厚的五脏六腑中喷涌出来的。

3

有关史籍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尔朱荣(北魏秀容,今忻州人)“以七千骑兵破葛荣百万众,遂王太原,号天柱,至以封号名山”。《山西通志》载:“今静乐县碾河外,有山,日‘天柱’,以荣得名”。《方舆记要》:“城南一路有天柱山,以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经此山而得名。”《静乐县志》(康熙年间编)亦载:“元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其山因此而得名”。“将军驻节谋何事,月影松影代代凉”,我想,正是这上苍赋予了天柱山这独一无二的独特性,才使得这座大山走进了历史的书页。

“选胜登山惬野情,惊看足下白云生”。天柱山能够受到天下游客的青睐,就在于她含情脉脉的清流碧波,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秀石造就的嶙峋奇山,威武雄壮的浩渺苍松。她集北方妙景之雄,兼江南佳境之秀,阴柔与阳刚怡然结合,成为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最佳旅游景点。

5

天柱山有很多优美的神话。

神话传说往往肇始于名山胜水,神话的渊源是古代先民凭借想象的翅羽,捕捉到超自然的“大我”,山上有好多好多动人的故事,那是奶奶小时候摸着我的小马鬃头,我依偎在奶奶那温柔的怀里,听奶奶讲的,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下来观赏。山顶岩石平坦,有王母石炕,传说是王母歇脚时留下的,还有春秋战国时赵王建都之址……

天柱山有很多厚重的诗歌。

诗常是诗人从历史与人生的笑口与伤口里涌出的情感晶体,唐朝诗人白居易经历了动乱后,游了天柱山,排遣内心深处翻腾的叹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雪”的赞叹;诗人李焕在《游天柱后》曾写到:“泉液到唇知性淡,松声入耳悟禅虚。碾汾清水濯天柱,愿卜半区结一卢”,但其“愿卜半区结一卢”的夙愿,最终还是消失在凄风苦雨里,李焕将卧云归隐的梦幻,永远贮存在了“汾碾清水濯天柱”的天柱山上。在天柱山上寻芳探幽,总感到历代高僧志士播种斯文、耕耘风雅遗留下的文化浓香,仍弥散于林泉之下,盘桓于庙宇之中,缭绕于白云之巅……

天柱山既是神性的山,又是诗性的山。

走过崇宏轩昂写有“天柱览胜”的牌坊,进入天柱山景区,沿着蜿蜒曲折盘旋的环山路徒步而上,视野渐渐开阔起来,眼前如画的山水使我的眼睛灿烂起来。山的北面遥相对峙的是近几年重建的静乐新八景“文峰塔”,山的西面是静乐旧八景中的风神山,山底下是秀丽的县城。驰目骋怀,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山谷,颇似大海起伏的壮观波涛,而脚下的天柱山,则像停泊在波涛中的航母巨舰,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这巨舰的瞭望台,山围周边秀丽的奇峰峭壁,就是这巨舰的贴身护栏。

山路突然向南急转后变得平坦舒缓起来,气势恢弘的天柱山景区建筑群景呈现在眼前,右边的一面护坡上,镶嵌着黑底白色的静乐九大名人的肖像和简介,这就是号称天柱山的“名人墙”:它们有的是功盖千古的贤相,有的是战功赫赫的名将,有的是学识渊博的鸿儒,有的是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前面不远处,一块赭色的大石庄严地矗立着,上面刻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于2010年5月为天柱山的题词:擎天一柱。将军苍劲有力的题词,银勾铁划,更是增强了此山的阳刚之气和威武之态。

图片

从大戏台正面向上爬100米左右,又是一处平台,这才算真正来到了天柱山的中心景区,大都庙宇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坐北朝南的观音庙,宽敞的贤音台与正南最高的大雄宝殿遥相呼应,蔚为大观;同院有东西两处偏房,西房为明惠王庙。比观音庙稍高坐西朝东又是一处四合院,为门匾上呈着“风调雨顺”的龙王庙,与龙王庙相对正东再高出一截的是关帝庙。四个院落或凿山平石或筑墙垒壁,呈“之”字型节节升高。同时以小广场为中心合围成一个整体院落。此等步局,依地而造,构建和谐,足见营造者匠心独运。

山有水而媚,土得水而沃。从大雄宝殿出来,顺着西门一条小道不远处,就是那片号称“天柱松涛”的松林了,只见古林树干笔直,枝条苍劲,直指云霄,林间松脂飘香,天籁悠然。人还在松林中流连寻芳,远远就能听到那闻名已久的天柱龙泉在流淌,拾阶而下寻声去,昔日的泉井上新建了一座亭子,从“龙嘴”里汨汨喷涌而出的清流泉水,犹如玲珑的珠帘、浮动的白练,泻入又圆又深的池内,清澈见底的水中,那珍珠似的水泡儿,升腾于水面,仿佛一个个嫣然灿笑着的美人涡儿。我用一水桶吊之泉水啜饮,泉水清爽甘洌,由点到面,给人一种“人间多少烦苦事,只消一点便清凉”的舒畅和快感。溶溶秋日里,我和朋友曾在寺庙前的石桌旁,从“龙泉”中取水煮沸沏过一种“静乐毛尖茶”的品牌红茶,其汤色之清纯,味道之芳菲,曾令我嗟叹不已。炎炎夏日里,我也曾用从“龙泉”里汲取的水洗过我饱经风霜的脸颊,那水像泡过薄荷叶一样清爽,像丝绸一样滑腻,更让我舌挢不下。此水旱不涸涝不盈,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无素,能映出睛霞的纯洁,朗月的光华,是地地道道的“天然超级矿泉水”,早晨,上山锻炼的人很多很多,人们上山时自带装水工具,用于做饭和饮水,期盼着龙泉水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好运。每每站在龙泉边,我总能感到不时有一阵又一阵阵湿润的水气,摩挲着我的面孔,轻拂着我的肩腰,而从松林里吹来的松树的清香,山崖上飘来的茧茧花的馥郁,形成了一种不可比况的空灵与谐和,使我好似感到自己的身心仿佛与大自然踩在了同一个节点上,连呼吸也变得格外的通泰。从这重意义上讲,“山有多高水多高,咕嘟嘟的泉水石缝缝里冒”,“天柱龙泉”无疑是:和壁隋珠不足方其珍,凤毛麟角无以喻其贵!

“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正是地母以她的宽厚和仁慈托起了天柱山,并以她乳汁丰盈的胸脯,孕育着山上的“茂”,滋哺着山上的“秀”,浸润着山上的“雄”,浇溉着山上的“美”!“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正是这些喷涌了千万载的山泉,滋润着天柱山的沃土,这才有了山上厚重的文化积淀,这才有了眼前这花的清香、树的葳蕤、石的灵秀、草的芬芳……

可能是因了汾河是三晋“母亲河”的缘故,当地人称天柱山为“父亲山”,此山仿佛一袭吉祥纳福的五彩霞云,一岁又一岁,护佑着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藜麦之乡、中国天然氧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明城市的这方静地乐土。

作者:张天柱

大静乐传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