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举办在即,山西日报联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及山东八省(区)省级党报,推出系列报道“我家就在黄河边”,集中展示各省(区)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永和乾坤湾。山西日报记者李兆民摄
2019年以来,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好,产业兴。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古老的母亲河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成为造福三晋大地的幸福河。
生态优先 奏响大河绿色乐章
数千只白鹭聚集运城市平陆黄河湿地。薛俊摄
初秋时节,数千只白鹭聚集在平陆县黄河湿地,时而展翅高飞,时而独立水中,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到11市黄河区域规划,再到《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10个政策文件全部出台,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基础上,我省配套完善了空气质量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政策措施,初步构建了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介绍,三年以来,我省持续强化大保护大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整体水平。
依黄河而建的临县碛口曾是我国北方商贸重镇,著名的黄河古渡,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称。薛俊摄
“幸福水”润泽新生活。临县李家湾村曾是黄河边上出名的贫困村。生态绿化修复示范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村里绿化荒山2600亩,退耕还林1400亩,还新修了3.7公里田园观光路。对于村里的变化,护林员杜俊谈感慨万分:“我们村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村里人种地、开农家乐,日子过得挺幸福。”
今年1—8月,参与评价优良水质断面46个,同比上升16.6%;黄河流域各县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右玉、芮城等8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成绩亮眼的背后,是为确保黄河安澜作出的山西贡献。
产业发展 奏响大河幸福乐章
近年来,山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富矿、赋能旅游发展。全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文化旅游示范带和“黄河、太行、长城”三大旅游板块,推动全省9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刘亮亮摄
品牌引领 奏响大河高质量发展乐章
“今年,我省与内蒙古等沿黄省区联合召开了省际合作联席会议,不断推动省际产业发展互融互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李婕直言,即将召开的“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将为省际交流提供又一良好契机。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秋汛。吕桂明摄
九万里河东入海,我家就在黄河边。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山西正奋楫而进,笃力前行,奏响人水和谐的高质量发展新乐章。